蛋白酶解之“去苦之道”

         酶解技术属于先进的风味提取技术,利用酶解技术制备酶解液,不仅最大程度地保留了原有的味道,而且还能得到许多小肽、氨基酸等易于被人体吸收的营养成分和多种风味前体物质。因此,以酶解液为基料,结合热反应技术,配以调味辅料,可以制备风味鲜美、营养丰富、品种多样的天然调味料。但是蛋白在酶解过后,通常会有苦味产生,以下是几种弱化苦味的方法。

     

酶的选择应用

         疏水性残基位于肽链中部时,水解液苦味最大。游离氨基酸和末端为疏水性氨基酸的多肽的苦味程度较小,一些氨肽酶和羧肽酶可作用于水解物,使其生成许多游离氨基酸。同时,疏水性氨基酸从肽链中部移向末端,使苦味有所减弱。

       实验表明,使用风味蛋白酶酶解牛肉制备的热反应香精香气评价整体较好,分析其原因是风味蛋白酶包含了内切蛋白酶与外切肽酶两种活性,可以用来去除低水解度产物的苦肽链,将其彻底降解为氨基酸,也可以用于彻底水解蛋白质,增进和改善水解液的风味。

     

选择性分离

         蛋白水解液的苦味主要来自高疏水性的多肽。利用疏水性高的多肽对活性炭、树脂或溶剂等的高附着力,可有效脱除苦味肽。活性炭是使用历史最长且应用最广的吸附脱苦剂。此外,根据疏水性多肽与亲水性多肽的等电点不同,通过调节水溶液的pH先将疏水性多肽沉淀而减弱苦味。近年来,超滤技术也被应用于蛋白水解中,Kim已将分子量在10000以下的大豆蛋白水解物中的苦味肽进行了分离。

     

类蛋白反应

        类蛋白反应是指在一定条件下,将高浓度蛋白水解液与蛋白酶一起保温反应,生成一种胶状蛋白类物质的反应。类蛋白反应的本质是一种转肽反应。Stevenson等人将碱性蛋白酶、中性蛋白酶和木瓜蛋白酶等共同与蛋白水解液反应,使得肽中疏水性氨基酸、二肽等许多疏水性肽聚集,在水中富集成不溶性沉淀,从而显著降低了水解液的苦味。疏水作用形成了类蛋白反应中的凝胶,疏水侧链被包埋,不与味蕾反应,达到了脱苦的效果。另一方面,类蛋白反应可以利用化学合成方式将苦味肽的C-端或N-端与其它能改进苦味的氨基酸相连而掩蔽了苦味。

     

掩蔽

       为获得可溶性水解物,可添加有机酸、氨基酸、胶体、麦芽糊精等物质来降低苦味。Stanley发现游离的甘氨酸能够减弱鸡肉蛋白质水解物的苦味,苹果酸及其它一些有机酸可以掩蔽苦味。

     

微生物脱苦

         一些微生物体内存在一定产肽酶体系,其能将苦味肽进一步水解,使苦味下降,甚至完全脱除,其中最主要的有细菌、霉菌和酵母菌脱苦。从鸡肉酶解液中提取苦味肽,然后利用乳酸菌和酿酒酵母内源酶对这些苦味肽进行脱苦。结果证明,在1%苦味肽混合物中接入1%乳酸菌和酿酒酵母作用12h后,有3.7%和17.6%以疏水性为主的氨基酸从苦味肽中被释放出,其苦味程度明显减弱。

      

美拉德反应的影响

         对于苦味的脱除方法有很多,但是大多数必需氨基酸为苦味氨基酸,如果去除苦味,势必会降低植物蛋白营养价值。由于苦味氨基酸(缬氨酸、亮氨酸、异亮氨酸、苯丙氨酸、组氨酸、精氨酸、蛋氨酸)多数为参与美拉德反应形成风味的重要风味增强剂,具体作用是增加呈味复杂性和提高鲜度。这样我们既能把苦味控制在合理的范围,又能提高美拉德反应物的呈味度。

     

安占美复配酶制剂蛋白酶能明显弱化苦味,提升风味。

     

    参考文献

    [1] CLEMENTE A.Enzymatic protein hydrolysates in human nutrition[J]. Trends in Food Science and Technology,2000,11:254-262.

    [2] 刘汉文,李智.利用低值鱼生产氨基酸调味基料工艺的研究[J]. 食品科技,2007(2):159-161.

    [3] Stevenson DE. Protease-catalyzed condensation of peptides as a potential means to reduce the bitter taste of hydrophobic peptides found in protein hydrolysates.Enzyme and Microbial Technology.1998,22(2):100-110.

    [4] Etsuo Minagawa. Debittering Mechanism in Bitter Peptides of Enzymatic Hydrolysates from Milk Casein by Aminopeptidase T . J.Food science.1989,54:1225-1230.

    [5] Umetsu H,Matsuoka H,Ichishima E. Debittering mechanism of bitter peptides from milk casein by wheat carboxypeptidase[J]. Journal of Agriculture and Food Chemistry ,1983,31(1):50-53.

    [6] 张根生,何丽莹,岳晓霞,等.风味蛋白酶与复合蛋白酶分步水解脱脂碎肉粉工艺的优化[J]. 中国调味品,2011,36(1):17-21.

    [7] Manley H H,Ahmedi S. The development of process flavors[J]. Trends in Food Science and Technology,1995,6(2):46-50.

    [8] Tsou May-June,Lin Wan-Teng,Lu Hsi-Chi. The effect of limited hydrolysis with Neutrase and ultrafiltration on the anti-adipogenic activity of soy protein[J]. Process Biochemistry,2010,45(2):217-222.

     

    [9] 刘通讯,林勉,杨兰. 鸡酶解液中苦味肽的提取及微生物法脱苦的研究[J]. 食品科学,1999(10):10-12.

相关内容